成都,近几年的发展之姿,可谓一骑绝尘!
轨道交通,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,超越广州,仅次于北京、上海,排全国第三。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一次性开通五条地铁新线的城市,也是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十年突破500公里的城市。
成都的汽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,排全国第二。
人口达到2200万人,仅次于北京,上海。
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21个,排全国第三。
全球80%的Ipad、50%笔记本电脑芯片、20%的笔记本电脑都是“made in chengdu”。
成都是继北京、上海之后的第三座同时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。
成都能取得如此优异的发展成就,得益于两个方面的环境建设。首先是生活环境,这也是成都自古以来的优势。九天开出一成都,万户千门入画图,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,李白就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勾勒出了一张无敌的名片,可见成都的居住环境是何等舒适。第二就是营商环境,如今全国都在普及优化营商环境,但成都在20年前就已经实施了。用政通人和来形容成都也毫不为过。
成都疯狂发展的背后,引人深思,因为其实成都在全国解放之初,和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,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成都能发展到今天,主要得益于抓住了一下四大机遇。
第一、一五计划时,成都被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电子工业基地,从消费城市初步转变为工业城市。这一规划为后来成都的电子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到目前,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,已经达到了万亿级别。
第二、三线建设时,大批的工业内迁,整个西部地区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,四川成为了中国内陆地区的一个重要国防科技工业和科研基地,迁到成都的大中型企业达40多个。工业定位为电子元器件制造、军用飞机制造、精密仪器制造、机械制造及轻工业生产。成都也因此成为全国四大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之一和歼击机、雷达生产基地之一。
第三、重庆市的直辖鞭策了四川。97年重庆直辖之后,四川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在此之前,四川的经济往西发展,由成都带动,往东,由重庆带动。但是现在的四川只能发展成都,否则,整个四川将会被重庆吸附。与此同时,四川还将面对沿海城市的虹吸。
当时全国的发展形势下,四川只能走强省会战略,强省会战略,是中西部地区所有省份都要走的路,因为沿海城市的虹吸效应太大,会导致全国的的劳动人口去往沿海发达地区,人才也因此全部外流。今天的武汉、郑州、长沙、西安等城市,都是走的强省会模式。
也有人说,成都市集全省之力发展起来的,是靠着吞并,吸血发展起来的;从短期来看,确实吸干了全川,壮大了成都。但是如果不这样,四川又拿什么去对抗沿海城市的虹吸效应?相反,成都反过来形成虹吸效应,吸引无数北上广深的人才来成都,吸引整个西南部的优质人才来成都。四川老乡也因为有了成都,也不用再颠沛流离外出,到千里之外去工作。目前四川的战略,就是成都反哺川内,达到共同富裕。
第四、汶川地震之后,增减挂钩的政策的影响。讲到这,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成都的发展,是因为国家给与四川灾后重建的资金扶持。但事实却是,成都是四川唯一没有拿过国家重建资金的城市,却只是要了意向增减挂钩的政策。
那么,何为增减挂钩?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耕地,而我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,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动。增减挂钩其实就是,在本地占用了多少耕地,就在其他地区补多少耕地回来。从而达到不减少国家的耕地面积的目的。当时的成都,三环以外是基本都是农田,不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,发展也因此陷入瓶颈。此时的增减挂钩政策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——成都建设用地超出的部分,可以在省内其他市县开发耕地偿还。成都高新区以29.5万元/亩的价格,使用巴中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,总金额达13亿元。这也是全国首例,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使用。
现在的成都城市,面积达到1.4万多平方公里,相当于2个上海,7个深圳。有了发展空间,成都的发展一日千里。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,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至此,成都已经真正地迈入超大城市的行列。
对于成都的发展,你有哪些观点和看法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。
- 上一篇:HR与猎头比较,哪一个工作更适合你?
- 下一篇:成都经济发展那么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-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[2023-07-03]
- 薪酬体系调整的注意事项? [2024-11-04]
- 成都猎头公司分享如何在成都找到一份好工作? [2023-09-02]
- 精研渠道,巧配贤才:成都猎头公司的高端人才猎聘之道 [2025-01-03]
- 成都资深猎头公司解析 成都人才市场火爆 企业年薪超20万 [2023-02-11]
- 2023年半导体技术发展五大趋势分析 [2023-05-15]